查看原文
其他

避免因“政绩观扭曲”而走向歧路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解决的是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政绩观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
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对领导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政绩观是否端正,不仅影响到领导干部自身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

政绩观扭曲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党员干部为了尽快出政绩、争排名,在争资金、上项目上急功近利,面对打基础、见效慢的事没有兴趣;有的党员干部千方百计要显绩而不注重潜绩;有的党员干部玩忽职守不作为、任性用权乱作为;有的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重眼前、轻长远,重个人、轻集体,重上级、轻群众,凡此种种,虽表现各异,但都是政绩观异化、政绩观出现了偏差,给地方或行业长远发展留下祸害和隐患,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政绩观扭曲问题,表面看是对待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但从根本上来看是有些党员干部的“总开关”出了问题,“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职务高低完全是个人地位的体现,下面有反对的声音就是对自己面子和权威的挑战。还存在有些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不从党和国家的大局考量,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不谋全局。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也会导致政绩观扭曲,在工作中眼睛看上不看下,只唯上不唯实,视百姓实际困难而不见,置群众反馈建议于不顾。

除了干部自身原因,一些客观情况也会导致政绩观的偏差扭曲。比如,考核内容中基础建设、项目引进等指标赋予权重过高,但一些工作不便量化而被忽视。另外,“关键少数”的政绩观直接影响到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树立。还有“新官”难理问题丛生的“旧账”,导致政绩观出现偏差。

政绩观一时的端正不代表一世的端正。在违纪违法案件中,不难发现这些党员干部在为政之初都是为民着想、理想信念坚定的好干部。然而,在现实的诱惑下,这些干部却逐渐迷失自我,最终滑向腐败深渊。
可以说,政绩观扭曲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出现的原因也是复杂繁多,解决起来存在辨别较难、纠治较慢、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国法都对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了要求,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的涵养、对“跑偏”政绩观的校正是一个细水长流、永远在路上的过程。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最重要的是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重视加强教育引导,让干部对群众有真情,培养为民情怀,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把人民的需要和要求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反对空谈、崇尚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中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其目的就是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特别是要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必须始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强化党性锤炼,树牢正确政绩观,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

完善考评机制,让埋头实干取得实绩的干部脱颖而出,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有效解决好“如何评价政绩”和“政绩由谁来评”。加强工作统筹,保证一段时间以来的制度、规划和发展战略传承延续。党员干部还要加强党性修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

作者:毛胜


文章来源:节选自《学习时报》2023年12月8日,原标题“‘政绩观扭曲’就会走向歧路”

网络编辑:张家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